• 首頁
  • 簡介
    • IDEAL 基本概念
    • IDEAL 操作方式
  • 教具
    • IDEAL 影音
    • IDEAL 程式
  • 活動
    • 課程>
      •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
      • 工程發展與社會變遷
      • 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
    • 工作坊>
      • 旗標事業群
      • 台大新生書院
      • 世新大學正向心理社
  • 研究
  • 團隊
图片

課程內容

  包含五個主要項目,分別為個案介紹(知識啟發)、分組活動(想像訓練)、口頭報告(表達訓練)、與談分享(知識擴展)以及期末專題(技術整合)。其中「分組活動」設計了四種問題情境, 「想像2060年的建築」、「解決B區水患問題」、「連結B區與兩城鎮」、「打造2060年的世界交通網」,透過IDEAL想像法的教學和運作,讓各組同學進行想像,創造出各種富有創意的解決方案,並上台分享。
 

IDEAL課程訓練

  我們依照IDEAL Model的核心概念設計了一個訓練的「想像同心圓」,我們要求同學先想一個「核心項目」,再延伸想想生活中的一些少見,但卻現實生活卻已經存在的「延伸項目」,最後再跳離現實科技的極限,想像一些現實不存在,但是未來可能會實現的一些「想像項目」。在每一次的主題中,我們都會提供想像同心圓輔助同學思考。「核心項目」就是同學的發想點,這是initiate(I)的步驟;「延伸項目」與「想像項目」則是聯想,就是其中Development(De)的概念。
图片
     
  • 核心項目
    1.最普遍、最常見
    2.當前世界已存在
    3.當前科技可以達成
     
  • 延伸項目
    1.非常見
    2.當前世界已存在
    3.當前科技可以達成
      
  • 想像項目
    1.當前世界不存在
    2.當前科技未必可以達成
    3.未來可能可以達成
   
為了加速同學的思考速度與想法的快速擴散,每一次的訓練我們都會提供一些轉想(Aternatives)的點,最後再要求同學將現有的想法連結(Link),並整合所有想法的可能性完成課程指派任務。
图片
 
 
  對於從現實開始發想一直試圖超越想像一些不存在的事物或方法,對同學而言是有困難的。有同學表示這樣的方法對於他們來說需要時間適應,我們也試圖透過一學期的訓練,研究分析在這樣IDEAL想像法訓練下的同學,想像力是否優於沒有IDEAL想像法訓練的班級。
(陳楓媚、顏孝永)
图片
IDEAL活動學習褶板
  
图片
  
  • 相關網站
 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
 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臉書粉絲專頁

from 台大想像力研究群
回上頁